动态分享

紫砂起源!

鱼化龙
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数来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砂是陶的一个特殊种类,盛产于宜兴丁蜀镇一带,位于丁蜀城区东北部的蜀山古南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明清以来宜兴紫砂陶制作、生产、贸易的集散地,它保存了明清以来紫砂陶业制作、销售、运输的整体产业链和物质空间形态,成为研究认识紫砂生产及其文化的重要历史场所。 
紫砂最早起源于宋、元时期,这只是考古意义上的紫砂艺术,紫砂壶在明朝嘉靖年已流行多时。起初一位吴颐山的读书人到金沙寺学习,他的书童在寺里无事可干,见僧人在制壶,好奇之余就上去观看、帮忙把弄。古时候文人都通晓书画,书童在一旁牵纸磨墨,耳濡目染日久,艺术修养自然要比普通手艺人要高出不少。最终,在寺僧的点拨下,小书童非但学会做壶的基本技艺,而且把他从主人那儿获得的艺术修养融入壶艺,成为一代大师。他就是我们熟识的龚春,亦作供春。

在丁蜀镇蜀山西南片300米左右范围内,考古人员重点发掘了一个废弃物堆积层和一座清朝中期停烧的古窑址,从中采集到了大量从明末清初到民国等不同时期的紫砂残片。这次发掘新发现了许多紫砂款识,款识类型多样,有堂斋款、人名款、店号款、诗联款、年号款、花款、器名款、伪托款等。早期地层中的款识以刻款为主,晚期地层中的款识多为印章款。

吉柏年制紫砂鼍

由于缺乏充足证据,紫砂的起源一直颇受争议。根据文献记载以及传世实物,考古界一般认为紫砂始于明代。1976年,宜兴红旗陶瓷厂在丁蜀镇羊角山施工时,发现了一座古窑址,根据窑址堆积层中发现的北宋时期的乱砖以及众多早期紫砂残片,考古人员推断紫砂应始于北宋。但这一论断在学术界颇有争议。杭涛认为,仅凭北宋时期的乱砖就推断紫砂始于北宋不太科学,而且在宋元时期的墓葬中没有发现过与羊角山窑址发现的紫砂器相近的陶器。

“从这次考古发掘来看,可以初步断定紫砂被有目的地使用应始于明中晚期。”杭涛表示,明早期墓葬中从没出现过紫砂器,最早一件是南京市博物馆在明代太监吴经墓中出土的一把嘉靖年间的提梁壶。这次考古发掘在废弃堆积层的最下层发现了部分紫砂陶片,其中壶嘴的形制和“铆接”制法、高领带鋬罐的口沿形制等与江苏金坛明代并内出土的明晚期的紫砂壶、罐造型上基本一致,由此可以推断这些应是明代紫砂。这也为今后进一步考古发掘提供了方向,为解决紫砂起源问题提供了实证。

经过了紫砂壶的萌芽期后,紫砂壶真正的发展壮大是从明朝中期到清乾隆年间的一百多年里,制壶者的数量的逐渐增多,泥料质地的精度变化,泥色也由单一变为丰富。此外还有表现形式的范围扩大,那时的紫砂壶表现的类型已发展到圆、方、筋纹、花器、装饰有贴花、雕塑、嵌泥、泥绘、彩绘等。这为紫砂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到现在的紫砂壶的表现类型绝大多数也是依照这一基础上的。

(2057)

本文由 紫砂学堂 作者:古宜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关键词:, ,
鱼化龙

热评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