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细
【名称】筋纹西施 (原矿端绿泥)
【容量】370cc 【作者】杨国琴 - 工艺美术师 美壶推荐 国工佳作!!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 杨国琴 原矿端绿泥,370cc,菱形14孔出水。 ~此壶其筋纹器造型上下对应,身盖齐同,壶身饱满,线条过渡巧妙柔和而成,壶身自上至下,菊瓣筋纹呈完美的发散状 ,没有丝毫的紊乱,分布均匀无比,每一瓣却又独一无二,壶口、壶盖咬合部分也十分吻合,气密性良好!! 西施 · 壶型简介![]() 倒把西施原名叫文旦壶,文旦壶中的格调高雅者,原先叫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确实此壶象丰满的乳房,壶纽象乳头,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乳”不雅,改称“倒把西施壶”。 首创者徐友泉,明末清初吴梅鼎给了徐友泉极高的评价,称“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技而近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吴梅鼎之所以为世人所识,实在是因为写了一篇千五百字的《阳羡茗壶赋》。吴氏曾祖是明正德进士吴颐山,正德进士何许人也,不太清楚,只是他的家童名声太盛,叫“供春”。吴颐山少时在宜兴金沙寺读书,家童供春服侍少主的同时,据说偷学了寺僧制壶,不经意间,成了紫砂壶史上的鼻祖。然后经历了赵梁、董翰、元畅、时朋“四大名家”,然后是时鹏之子时大彬一家独大,时大彬有一高足,就是徐友泉了。而吴梅鼎的父亲和徐友泉交好,并请其到家中研制紫砂壶,成就了一段佳话。吴梅鼎更是耳濡目染,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如时之粗”时,他不知道,紫砂史册上,已经有了他浓重的一笔。 猜您喜欢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即日起可免费领紫砂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