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传承,千年紫砂文化!      欢迎光临古宜紫砂壶艺网!
《莲趣》

《莲趣》

服务承诺: 正品保证 老师授权 证书齐全 顺丰包邮

【作者简介】

尹燕芳 查看作者更多信息
,宜兴市紫砂行业协会会员。1981年出生于陶都宜兴,自幼耳濡目染,酷爱紫砂陶艺。1997年毕业后,开始学习制壶技艺,苦练基本功,期间得到何道洪,顾绍培等多位大师的细心教导,十余年来,凭着对紫砂艺术的执着与追求,不断努力学习,探索创新。。。

商品详细

品名《莲趣》
泥料《原矿段泥》
制壶《尹燕芳》国家级工艺师
2013年手工制陶大赛 三等奖
2015年“景舟杯” 铜奖
陶刻《李立禾》实力派陶手
2018年全手工大赛三等奖
陶刻《袁徳波》国家级工艺师
13年.16年.18年手工大赛二等奖
2014年手工大赛一等奖

陶刻《李立禾》实力派陶手

2018年全手工大赛三等奖

石瓢 · 壶型简介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这“铫”也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这可谓最早的紫砂“石铫”壶。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更趋向文人化、艺术化。

“曼生石铫”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曼生石铫”与“子沾石铫”相比,虽同为彭年所制,但前者更显饱满而丰润,后者则刚烈而古拙,这可能是因人的个性而在壶的艺术上表现。那么,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段泥· 泥料简介

简介: 缎泥原矿称之“老团泥”,产于江苏省宜兴黄龙山,原矿外观近白色,夹深绿斑点;除可当泥胚製陶外,亦可磨筛成细颗粒,作为调砂效果之用;烧成后呈次鹅黄色,略含极少数红色斑点。另一缎泥之原矿为本山绿泥,产地亦为黄龙山,原矿呈绿灰色,是紫砂泥中夹层中的夹脂,烧成后呈米黄色调。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器材。泡茶好喝,赞不绝口!早期泥料调配跟早期窑炉所升温度较低温,在一般缎泥产品会近期来所用窑炉为高温窑,所烧成之缎泥壶,可轻易提升至所须温度,而真正达到较高的结晶,绝不吐黑!
窑温:约1175~1180度。
收缩比:约12%。
矿产地:江苏宜兴赵庄山系朱泥矿~黄石黄之共生矿。
泥性:感甜嫩绵密,质坚而温润,呈近田黄色调,为江苏宜兴赵庄山系朱泥矿~黄石黄之共生矿,经挑拣练製而成,因含铁量只达6%左右,致陶之后呈“金田黄色”。
难度:
特点:许多玩家误认为缎泥会“吐黑”,其误解之起因,乃昔时窑炉均为低温窑,而缎泥系为高温泥(一般烧成温度约摄氏度1175~1180),故每每窑烧不足,成品遇水后呈现还原为原矿色之现象(玩家称“吐黑”);此为窑温不足所致,而非泥质之缺陷,希玩家勿因果倒置才是。
冲茗特性:缎泥适泡之茶较为宽广,一般而言,透气率均佳;茶汤顺和平适,操作冲茗技巧要求不高,甚适生手使用。
冲泡建议:普洱茶系列,铁观音及半发酵类茶,重发酵茶类(黑茶类),轻焙火乌龙茶,绿茶,龙井,红茶等_。

猜您喜欢

鸣远四方
《玉禅》
子冶石瓢
梅报春
  • 梅报春
  • 泥料 : 朱泥 容量 : 450CC
  • 作者 : 民间艺人编号 : 20001735
太白醉酒
《荷香西施》
匏尊
  • 匏尊
  • 泥料 : 大红袍 容量 : 230CC
  • 作者 : 李美玲编号 : 50001401
《子冶石瓢-沁园春雪》
> 古宜紫砂商城